香港難道就沒有書籍設計師?

Screen shot 2013-10-27 at 8.00.25 PM

答案是「沒有」的話,那固然可悲。如果在有書籍設計師的情況下,還容許如此劣質的圖書設計流於市面,實在太講不過去,說悲哀還不止,簡直就是恥辱。

談到書,香港真的「書(輸) 太多」。走進書店,一眼就能分出哪些是本地出版,哪些是台灣出版。高低二分的它們混雜在書架上,形成一幅可憎又可笑的奇觀。香港印製的工具書實在煞風景,一本都採用那重厚厚滑滑的紙張,好像地球上就只有那麼一種素材。不論題材,字體都是新細明題14號的格式。顏色配搭更是不消說的亂來,也別指望插畫跟排版有多和諧。

香港的圖書不單犯下視覺上的錯誤,就觸覺而言,也是一個失敗。每個月讀文學雜誌字花,都會有衝動去信字花的美工部:「難道你們自己察覺不到揭頁(特別是彩色印刷的前半部)有多困難嗎?每次都要動用兩隻手把雜誌一左一右拉開才能攤平來看,累死人。不到一百五十頁卻比A4還要寬闊的雜誌,真的適合有書脊嗎?參考日本時裝雜誌non-no的釘裝法,讀者可以輕鬆地以單手閱讀不是更理想嗎?」

再次勾起我提出意見的慾望,是某專門為自資作者出書的出版社。它所有製品的封面均被貼上一層薄膠,硬繃繃的毫無手感可言。不過是幾下翻書的動作,便留下一條條不可收復的紋路。跟字花的情況不一樣,這次我很快就失去發言的衝動,原因是我不在乎這間公司的存活。

數天前到書局一趟,用一張五百元紙幣交換四本書,四本都是台灣出版,設計各有特色,絕不重複。<東京.裏風景>是我最滿意的選購。從紙質,文字擺位,到相片的剪裁,都看到美術設計師謝富智先生的別有用心。更特別請到幾米先生為封面的書名題字,務求照顧到每個細節,令全書上下溢出點點的淡雅,時尚得來又不會太矯揉造作。

其餘三本的包裝也非常精美,像保羅.奧斯特的<失意錄>,(連自傳小說都可以做成手札的感覺,實在太棒了。)不逐一介紹了。想說的是,台灣的書籍設計比香港的優秀多了。曾收看當地一個綜藝節目,請到幾為出版人當來賓,他們特別提到對書籍設計的重視。除了花時間撰寫吸引的文案(比如哪些名人讀過?在海外的影響力有多大?專門為哪種人士編寫?賣點是甚麼?),附加在封套上,幫助讀者了解該書,亦會花很多時間設計內文的美工環節,好使書籍賞心悅目。反觀香港的印刷品大多粗製濫造,教人倒盡胃口,簡直糟蹋作者一番心血。難怪香港人的英語水評普遍比台灣人高,也贏取不到外國出版社的歡心,翻譯人才無用武之地。(雖然這不是唯一因素,但相信影響力絕對不小。)

就連被懷著莫名優越感的香港人看低的內地同胞,也開始急起直追。每隔一段時間拜訪簡體書店,都有不少驚喜。由朱贏驄椿發掘的德文書<信封>就是一個出色的作品。不論是針線的訂裝法、附加的CD、圖片和文字的先後次序,整個設計概念都非常成熟,是香港出版界難以相競的。香港不單在書籍設計上輸掉,就連刊物的設計也令人慘不忍睹。內地同胞的衣著也許還比不上香港人,(這絕非值得高興的事。長遠來說,消費力強而生產力弱終必墮落,不過這不是今天的主題。)但說到時裝雜誌,內地比得上香港有餘。我已經不是在比文筆,比內容,純粹是比版面設計而已。也許你會拿一本Self或Vogue做例子,說這些都是把外國文字翻譯成中文,其他原封不動,難見原創性。那麼,有機會的話,請你買一本譯自韓文的Ceci,做一個分類練習。你會發現,把韓國的版面和中國另加的單元區分並不容易。內地編輯以雜誌本身來印證韓化是可行的任務。至於港譯的日本時裝雜誌,如With、mina、ViVi,不論是模特兒的妝扮和圖文的裝置,都有明顯的差異,讀者一眼就能認出那些是港版的企劃。或許編輯想把日本的雜誌本地化,增加親切感,但這種顧慮反而把雜誌亂了目標,成為一隻四不像。喜歡香港打扮的人自然會買milk、新Monday、Fashion & Beauty。就是想把自己日本化才買日本雜誌作參考呀。香港編輯們應仿傚內地編輯的做法,把香港版後加的內容徹底日本化,如此雜誌的方向會更清晰。

由書籍設計師扯到雜誌,想提出的其實是本地出版界的美學遲鈍。為了省時,香港出版人喜歡先為版面製作template,那麼一收到text,就能copy and paste,馬上出街。如此將圖片和文字盲婚啞嫁,談不上是設計,更完全違背設計的宗旨。這是我從小學看YES!就產生的懷疑,我也希望這個懷疑就是事實,因為這代表香港的出版人不是真的美學遲鈍,只是忙著與時間競賽。不過,我又不禁想到一點:要是對一樣東西有熱誠,怎會計較心力?趕時間的背後,或許是出版人沒有推廣閱讀的使命感,即俗話說的「冇heart」。香港畢竟是個用資金推動的社會,談製作書本的抱負似乎天真幼稚,那麼我就在商言商吧。把一本書或雜誌做得有型有格,給它一個風格,不就順應當今的視覺文化,滿足後現代人對擁有的慾望,從而提高銷量?賣書真的無利可圖嗎?去台灣旅行寧願行李超重都要抬書回家的人花的不是錢麼?難道香港沒有人才創造另一間誠品嗎?這些問題,都值得有大家思考,繼而行動。

香港人的步伐可以快,但不能快得連品味撫卷的感覺都跳過。忽視書籍設計,即是間接提高電子書的地位,希望各位愛書人士給書籍應得的悅人容顏。

發表留言